我离开四十年了,回来时还是个少年。
栏目: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:2025-10-31 11:05
10月19日,我跑完了济南半程马拉松。这场比赛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:我从出生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开始,就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一生; 1985年我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,大学毕业后头几年也在这个城市工作。我想说的是“老济南”。今年还是我高中毕业40周年,去年9月我刚刚参加了高中毕业40周年的同学会。庆祝的时候,我还提到我要回家乡参加10月份的济南半程马拉松,同学们纷纷表示钦佩和质疑。或许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,40年后我还能回到家乡,完成气喘吁吁的马拉松,以这种方式纪念我久远的少年时光。早上6点45分我到达了出发点。感觉济南马拉松的入口还是挺不错的拥挤,交通效率不高。安检、入境、寄存行李等环节相当拥堵。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完成入场流程,进入出发等候区。尽管出发区人头攒动,我还是尽力完成了在训练营学到的整套热身动作。我静静地、认真地独自取暖。由于我这身有些职业化的装束,周围的人可能会误以为我是个“老兵”。事实上,我是一个只参加过下半年半程马拉松的“菜鸟”。 7点45分发令枪响后,我坚持了大约四五分钟才通过了出发计时点。经过起点后,我启动了计时器并打开预设的节拍器(186步)来帮助我保持节奏。前2公里,我想按照教练指导的比赛策略,刻意压速度,逐渐找到自己的状态,但我没有不知道是因为回到家乡的兴奋还是因为出发前喝了赛苏。出发后,我感觉状态很好(赛后分析引起了混乱)。第一公里后,我的心率升至2区,速度为3区。一公里是6点47分,还在计划中;第二公里是6点18分,感觉身体很好,状态很好; 2公里后,我逐渐加快了速度,可能是受到比赛环境的感染和逼迫。我的配速在4公里后达到5点52分左右,在7公里后达到5点45分左右,在9公里后达到5点35分左右。过了六七公里,我遇到了一个之前没有预见到的问题——济南赛道比较特别,就是终点高度比起点高出100多米。虽然对于地形造成的爬轨难度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没想到中间却有很多坎坷赛道和许多带有长缓坡的上下路段。完成第一次上下跑7、8公里后,我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匀速行驶的技术。下坡跑对于像我这样患有慢性膝盖损伤的人来说非常不友好。此外,现在的速度超过了训练期间的最大速度。我决定马上调整自己的跑步策略——那就是专注于身体的感觉和心率,忘掉它。记住速度。爬山时,心率可相应提高。可以容忍超出区域 2 至区域 3(即使在接近上升最高点时心率达到区域 4)。爬坡时尽量不要损失太多速度;下降时,缩短步幅,有意识地加紧步伐,以缓解呼吸急促,调整心率;爬山时刻意加快行走速度。下坡时,刻意降低行走速度,以便ped变化不大。最重要的是永远记住基本的跑步姿势,保持核心的稳定,无论上坡、下坡还是平地,保持框架不倒下。上下时不要用后腿踩踏或推力。感受大腿的抬起和身体的倾斜,以及重力引起的前腿的自然下落,始终保持踏频符合踏频器的节奏(保持纯度在186以上)。跑步过程中,我注意自己的跑步姿势、步频、心率和身体感觉。我不再关注速度和距离,也不再停止欣赏风景。我心满意足地完成了一次上坡攀登,然后在下坡放慢了脚步,适当缓解了自己的心率和呼吸,算是对疲惫的心肺的一个小小的奖励。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注意保持一个关键的跑步姿势。除了有点短由于爬山时心率加快导致的呼吸困难,我的腿部肌肉并没有感到太多疲劳。不知道是跑步的姿势吸引了我,还是纯洁吸引了我?也许是那头白发引起了注意,走了七八公里就有一个男孩在我旁边跑着。他还不到40岁,我就鼓励了他几句,告诉他“继续努力”。 10公里后,我感觉自己在不断超越别人。很少有人从我后面经过。仅仅 18 公里后,我就感觉其他人开始追上来了。济南赛道最难的部分是第17公里和第18公里,是2公里左右的长上坡,非常考验体能和力量。之后,他们又回到原来的路线,接着是一段长约2公里的下坡。对于我来说,膝盖有旧伤,这个秋天我只能慢跑(感觉这段时间有很多人超过了我)。 20公里后,另有约1公里的上坡路,接近终点有约200米的平缓路。赛道的最后一公里是上坡路。不知道是我体能不足,还是感觉今天的节奏比预想的要快。这公里我不敢全力冲刺。在最后一两百米的平缓赛道上,我提前查看了手表,估计自己肯定能跑到2分03秒(实际我启动手表的时间过了起点,稍微落后了10秒左右,导致我的成绩比实际时间快)。为了享受最后100米的赛道,并在冲线时有轻松愉快的表情,避免咧嘴笑,我在终点线留下了良好的姿势,以恒定的速度跑过终点线。当我冲过终点线时,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句很俗气的标语:我已经离开四十年了,我仍然是一个年轻人。我回来了。回顾我的跑步历程——今年7月下旬我开始参加学院的夏季线下训练营。龙井教练根据我的实际身体情况,把我分到了零基础队。由于开营已经有一个月左右了,我最初的身体状况不好,教练就开始给我制定一个起点比较低、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,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科学和负责的。这段时间,我因为感觉良好,就主动加大训练强度,导致膝盖伤势复发,停了三个星期的训练。现在看来一切都要按照教练的指导和计划来科学训练。超前配速会影响训练效果,并可能造成伤害。由于年龄较大,身体素质较差,之前的跑步基础较弱(只参加过训练营)2025年初第一次p,之前没有跑步基础)。跑步姿势方面:轻微迈步、后脚蹬地、轻微膝盖弯曲,从手表上主要表现为垂直幅度高、步频低;身体素质方面:整体力量较弱,很多训练动作无法完成或做得不好,臀部和腿部力量不足,很多动作无法正常进行,体内力量和自然补偿机制不足导致膝盖有点弯曲,力量不足导致身体不够挺直,坐着时弯曲或跑步,跑步时框架容易摔倒。暑期集训的时候,我本来是想重点改善自己的弱点。虽然跑步姿势的理论知识我都懂,但是自己去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前两个月,我感觉自己的跑步状态没有太大改善,找不到合适的感觉。现在是看来Verbuti跑步姿势是一个综合性问题,不能通过改善跑步姿势来改善。只有力量训练和跑姿训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量变才会变成质变。没有量的积累,就没有质的突破。提高跑步能力没有捷径。科学指导和训练量积累缺一不可。直到上个月我才对正确的跑步姿势有了一些认识,这可以从同样的6速分布下垂直幅度从7.9cm下降到7.2cm,垂直幅度比例从9%以上下降到8.2%左右就可以看出。每次训练营录制的球队跑步视频,我都会看到身体上下起伏,还有一些跳跃。虽然和训练营里的其他同学相比,我的数据还不够好,但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与我自己相比。关键是我发现或者说我的身体经历了改善的感知和方法。踏频也从一开始严格的最高175提高到轻松稳定的186。这次济南马拉松,我就跑了。跑步时,我注重保持基本的跑姿,同时保持较高的纯净度。两三个月的时间,我的实际身体素质并没有太大的提高,赛道的难度对我来说太难了,我也没有经验。我仍然跑出了最好的成绩。流程中各部分的速度也就是PB。这是我在卡乐之前没想到的,这是我改善跑步姿势后的惊喜。在心肺功能和力量方面,我的训练量不够,髋关节灵活性不够,这也影响了我的步幅。有氧跑步量和力量训练是不能忽视的。这是我今后改进的重点。马拉松是一项伟大的运动港口。无论男女,无论年龄,无论基础水平,只要科学训练,自律和坚持,能够完成科学的训练计划就会带来质的变化,每个人都可以跑出自己的精彩,完成自己的马拉松。专注于过程,忘记目标,在当下尽力而为,顺利地运行当天的步骤。结果肯定不会差,说不定还会有惊喜。至于最好的结果,就交给你的天赋吧。在赛道上,专注于跑步本身,迈出每一步、每一个动作,放飞自我的感觉真好!人们常说,人生是一场马拉松。很多人只是根据结果进行类比。其实,赛马的过程与人生的过程类似。从马拉松这项伟大的运动中,我认识到生活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享受。这是最重要的。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。有一天,每一步,离开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吧!而结果也一定不会差!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图片或视频)由“网易号”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服务热线
400-123-4567